{{ 拾. 隨筆 }}_04
【傷心的人更傷心 ... 嗎?】
前些日子,聽聞了一件在工作領域讓人有點兒傷心的事 …
但~且讓我用相反的敘事,來紀錄這個很可能會在這個職場不斷重複出現的循環:
在提筆撰寫這一週專頁文字的今天,當我也必須為先前的編曲工作努力『過帶』以完結案件的同時,戴佩妮帶著『第二代培訓樂手』的鼓手,在強力錄音室的『羽』房,用近乎正式錄音的方式,單獨地訓練著這位年輕鼓手對於節拍器的準度,以及必要的音樂性。這個方式很簡單 --- 只打開錄進去的節拍器音軌,以及一點點的歌手旋律提示 (沒有其他樂器『人性的干擾』狀況下),讓鼓手就先前已經團練整理了三週的演奏內容,完整地從頭錄下來,然後讓鼓手到電腦前面,『用視覺』看著自己錄下來的音樂內容與節拍器音軌的『時間差距』,來討論可能造成精準度誤差的原因,再回去樂器那邊的收音室重新錄音、檢視,然後一直重複這個過程,至少六個小時,以上。
24小時之後,培訓的貝斯手也會加入這個小型集訓,錄音、檢視、討論,重複地動作,為的只是在十月底即將正式開錄的歌手新專輯,能錄出讓這兩位年輕人可以驕傲一輩子的錄音作品。
而在強力錄音室的這個小型集訓,事實上是戴佩妮為這倆位樂手所準備的完整訓練課程的暖身而已。當我知道戴阿妮的完整規劃時,我其實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事情是這樣的:在獲得過好幾座各類型、包括最佳製作人的金曲獎項後,戴佩妮是不必再對任何人去證明她對於音樂有多麼認真;反過來說,她現在對於音樂人才的培育與付出,也絕對不會是為了向誰去表現自己對於音樂的認真、熱愛而去做的。『把事情做好,不是應該就要這樣嗎?』。
不是耶!或者說 … 很多人不是這樣想的耶~
我們可以很確定,戴佩妮將會為自己所簽下來的那位創作歌手,製作出一張她自己絕對能夠交代得過去的專輯;但真要製作出一張那樣的專輯,是不是一定要這麼大費周章地從訓練一組新的樂手開始才說得過去呢?以她先前製作過的其他作品、包括她自己的專輯,如果選擇來自臺灣、或是新加坡,甚至她的故鄉馬來西亞的頂尖樂手,來協力完成 --- 我可以保證的是,這些好手都會很樂意參與這樣的錄音計劃的 --- 整個製作,其實,不但工作水準可以有一定的保證,我還可以保證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以及最實際的『金錢成本』,絕對是要合算得多的。
我只能說,這是一種價值取向,她覺得應該要這麼做,所以這麼做了。
對於現在正在參與整個培訓過程的新一代樂手們,我知道他們當然會很珍惜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他們肯定會在此刻卯足全力,為了增強自己的戰力,就像住進『七龍珠』的『精神時光屋』,一天當成十天一樣地奮戰不懈!
但我會要說的事情,不是發生於現在,而是五年、十年之後 ……
在經過了好幾年之後,他們經歷過了更多的音樂磨鍊,幸運的話,也許會有若干獎項的加持;或至少,他們在業界內應該會得到相對、應有的口碑與重視,然後成為業界新一輩肩負重任的中堅,然後 … 然後我們並不能保證他們會成為那種類型的『職業』音樂工作者。
我說的『類型』,說的是『把工作做完』,還是『把工作做好』這兩種。
把工作做完,領取應有的工作酬勞,這在任何工作領域,都是沒什麼好挑剔的基準。特別是當你成為業界的中堅,或更好的精英份子,隨著必然接踵而來的案源,你很可能已經無法好好地分配時間 --- 或者說~你更懂得怎麼分配時間以處理更多的案源,所以,『 把工作做完,領取應有的工作酬勞,這是沒什麼好挑剔的基準』。
一種基準而已。
沒什麼好挑剔的。
適用於任何行業。
所以~音樂家等於政治人物,或是作業員。
……
不是耶!有些人不是這樣想的耶!
『把事情做完』與『把事情做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而且,存乎一心;沒有人有資格去懷疑你究竟『取』了哪一個『向』,只是,你自己是明白的。有趣的是,假以時日,全世界都『感受』到『你取了哪一個向』的時候,只有你自己不會知道。
所幸!那還是好幾年以後的事,而且根據對於第一代樂手的觀察,『把事情做好』,還算是這個家族的基本門風。
所以,戴阿妮還是選擇了類似『傻子』的方式,孜孜不倦地帶著年輕孩子一路向前冒險。
都說了這是一種價值取向,這麼傻的事,我怎麼可以不跟呢?
存乎一心而已。